热门系统产品
电商交易类产品
渠道/经销商产品
业务协同系统产品
其他产品与服务
AI人工智能产品
没有你合适的?
我要定制 >

深度!在光伏供应链上,谁吃肉?谁喝汤?

发布时间: 2023-08-22 文章分类: 企业协同管理
阅读量: 0
供应链管理系统

今年以来,我国整个光伏行业迎来了显著的增长

据国家能源局,今年1~8月,全国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3.5亿千瓦,同比增长27.2%;全国主要发电企业电源工程完成投资3209亿元,同比增长18.7%,其中,太阳能发电1025亿元,同比增长323.8%。

上半年,即使在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之下,光伏供应链主要环节产量同比增速超45%。

在“双碳”大背景下,随着全世界下游发电需求的进一步提升,整个光伏供应链正行驶在发展的快车道上。

但各类光伏企业前进的道路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

巴菲特当年大量持股可口可乐,据他写给股东的信件显示,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看到了这家饮料巨头在产业链上占据了压倒性的话语权

简单讲,可口可乐的商业模式可以帮助其不受原材料供应商、瓶装厂商的牵制,取得利益最大化。

由可乐行业的案例得到启发,似乎光伏产业的良好发展也掩盖不了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在光伏供应链之中,到底哪个细分赛道的企业能够达到可口可乐在产业链中的地位,吃到最大的红利?

一、光伏产业链现状

从构成光伏产业链的最基本要素上看,硅料(多晶硅)→电池片(组件)→光伏发电装机似乎能构成一个最简单的价值链模型。

本着化繁为简,不拘泥于细枝末节的思维,本文将从以上这个极简化的模型展开讨论。

首先我们按照成本解构的方法,区分一下光伏产业链的价值构成

据甲子光年的研究文章,在整个光伏系统中,最核心的成本是位于中游的组件,占比高达43%;而组件的核心成本则是来自电池片,占比高达65%;电池片的核心成本则在于硅片,占比同样高达65%;市面上的硅片一般又可以分为多晶硅片和单晶硅片,主要是由硅料(多晶硅)制成的。

顺着以上这个简单的成本构成逻辑,我们似乎就找到了目前光伏产业链的主要矛盾:在最下游光伏发电市场发展不断提速的背景下,上游硅料生产商和中游组件生产商之间出现了利益分配的不均衡。

当然,要使光伏产业链整体迅速发展的话,最下游的光伏发电其实是最底层的利润源泉。而从产业链中的话语权竞争看,最下游的光伏发电行业目前恰处于“朝南坐”的地位。

有两个主要理由。

其一是各国政府都对光伏发电有较大的政策优惠支持,这是中游组件和上游硅料企业所不能直接获得的。

比如2021年国家能源局发布的《2021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提出,2021年风电、光伏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达到11%左右,风电和光伏发电量的占比提升还将进一步加速。

近年来,国家各有关部委、各层级地方政府密集出台了多种形式的支持政策(补贴、减税等),为中国光伏发电的蓬勃发展起到了助推器的作用。

国家发改委等9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明确能源消费结构转型的力度将更大,进程将更快,推动能源变革向深水区发展。

在世界范围内,许多大型经济体政府都或多或少对光伏发电有相对较优厚的扶持政策。

美国自2006年以来一直实施投资税收抵减政策,允许从联邦税收中扣除30%的安装太阳能系统成本。对于规模相对较大的电站,美国还推行发电税收抵减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太阳能发电系统在运营前10年给予一定的税收减免。

德国从2015年开始,对大型光伏地面电站实行上网电价招标制,最低价者中标,按中标的电力价格售电,20年不变。通过此政策,德国政府在两年不到的时间里,促使德国大型地面光伏电站的并网电价下降了约30%。

自2017年起,德国不再以政府指定价格收购绿色电力,而是通过市场竞价发放补贴。

有了这些政策扶植光伏发电行业的发展潜力非常巨大

据中国电子报,2021年,光伏成为全球电力行业投资的领导者,占所有可再生能源投资的近一半,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今年1—6月我国光伏发电装机30.88GW,同比增长137.4%,超过2021年1—10月装机总和。

国际能源署预测,2030年,光伏发电量占全球总发电量将达到约19%,到2050年,将达到约29%;2030年,光伏装机量将接近5221GW,到2050年,将超过14036GW。

其二从我国实际情况来看,中游组件、电池片生产商的供应要大于下游发电企业的需求。

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数据,2021年,我国组件产能超过了300GW,但市场需求量仅为约200GW。

还有个例子也非常能说明问题。

据界面,8月中旬,下游发电龙头企业华润电力公示了第五批光伏组件集采中标候选人,通威太阳能(合肥)的投标价格为58.27亿元,折合单价为1.942元/瓦;亿晶光电投标价格为59.84亿元,单价为1.995元/瓦;隆基乐叶投标总额为60.61亿元,单价2.02元/瓦。

通威股份的报价较三线企业亿晶光电低0.05元以上,较一线企业隆基低0.08元,幅度较大。这是最上游硅料生产商通威大规模进军中游组件生产市场的一场“突袭”战。

直接后果是,8月19日,光伏组件板块出现大范围回调,以组件制造商为主的个股遭遇重创。天合光能大跌超15%,晶澳科技以10%幅度跌停,隆基绿能下跌近8%......众多大小不一的组件生产企业纷纷下跌超过5%。

我们先不论通威的突袭,就从这则新闻所反映的大背景来看,华润电力所代表的产业最下游无疑占据了非常大的话语权,在组件采购的竞价中可以有充分的余地挑选到报价最低的供应商。

二、“通威们”对垒“隆基们”谁拥有最大的利润?

我们把目光从光伏产业链的最下游移到中游和上游,这些领域正经历更加剧烈的“厮杀”。

分解光伏上游和中游产业模式,我们可以简化看成是多晶硅料经过融化铸锭或者拉晶切片后,分别做成多晶硅片和单晶硅片,进而用于制造晶硅电池。

而电池片又可以集合成组件。光伏组件是能单独提供直流电输出且最小不可分割的,具有封装及内部联结的光伏电池组合装置。

最能体现光伏上游和中游的产品分别是多晶硅和组件。

我国在这两个领域全部处于世界第一的位置,而且最有代表性的企业分别是通威股份(国内硅料市占率第一)和隆基绿能(全球组件出货量冠军)。

先来说多晶硅市场。

在产量上,我国的通威股份、协鑫、新特能源、大全能源等处于世界硅料产量绝对王者的位置。单单通威一家今年的多晶硅年产能就将达23万吨,并预计在2023年将达到35万吨。

今年以来,硅料的价格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涨,而且市场热度持续不减。

目前硅料价格在30万元/吨左右,这已经比2021年初上涨了近4倍,创下十年新高。

这种越涨价越好卖的情况使得像通威这样的企业出现了极大的利润增长空间。

据公开资料,今年前三季度通威股份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14亿元~218亿元,扣非后的净利润达216亿元~220亿元,同比增长264.20%~270.95%。今年上半年,通威股份实现归属于上市公股东的净利润为122.24亿元。

再看组件市场。

近年来,得益于国外市场的巨大需求,我国组件企业牢牢占据世界光伏市场的龙头地位。

当前,欧洲、印度和巴西是我国企业出口组件的前三大海外市场。

据东亚前海证券研报,从组件出口量来看,2021年我国企业已经达到98.5GW,2022上半年达到了78.6GW,同比增长74.3%。从出口额来看,2021年达到约246亿美元,2022上半年的出口额达到了约220亿美元,同比剧增约116%。

综合来看,与上半年国内组件环节价格涨幅有限的形势相比,海外市场具有更高的价格接受度,需求受价格波动影响较小。

与之对应,组件行业上市企业的业绩也水涨船高。

据隆基绿能最新披露,今年前9个月,公司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6亿元~112亿元之间,同比增长40%~48%。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的净利润为64.81亿元。据此计算,三季度的净利润超过41亿元。

但即便上游硅料和中游组件市场都在增长,但两者的步伐还是有差距的。

如果我们对比隆基和通威的财务数据,可以明显感受到中游组件企业的净利润增速不如上游硅料企业,隆基和通威之间就有6倍以上的差距。

截至今年中报,通威的净资产收益率达到惊人的28.06%,每股收益则为2.72元;隆基这两个数据分别为12.64%和0.86元。

财务上的孰优孰劣,一目了然。

这种差距其实能最直白体现出上游硅料企业在不断涨价过程中,成功地汲取了中游组件企业的部分利润。

至少有两个方面可以证明:

(1)9月份隆基董秘回复了投资者提问,其中提到:“2022年上半年,在上游原材料持续保持高位的情况下,公司以客户价值为核心......在主动承担上游成本压力下与战略客户锁定长期订单,保障客户收益和价值。”

隆基的这种表态无疑表明其利润受到了上游企业的侵蚀。而通威正是隆基最大的供应商之一。

(2)从行业整体上来看,上游供应相比中游的需求确实是处于短缺的状态下。据一位光伏产业分析师介绍,当前全国多晶硅基本处于0库存状态。

另据光伏产业协会的数据,2021年多晶硅能满足200GW以上需求,但硅片产能已超过350GW,也从侧面印证供不应求的特征。

综上来看,在当前的光伏产业链上,上游硅料企业相比中游组件公司来说确实更具话语权,获得了更多的价值分配,是真正“吃肉”的行业。

但这是可持续的吗?

三、是“鹿死谁手”,更是“你我之中”

通威和隆基都是有情怀的民营企业。

从两家企业的发展历程中可以看出,通威“善变”——能够在饲料行业成为头部后及时发现多晶硅的潜力,能够在行业周期触底时毅然扩产;隆基“善守”——能够从开始就坚定初心,坚持走技术要求更高的单晶硅片赛道,并且坚持“不领先不扩产”的企业经营思路。

在过去将近20年光伏产业的数次巨震中,两家企业都坚持科技创新和审慎经营,在创始团队企业家精神的奋斗下披荆斩棘,才会在与世界一众高手的对决中始终保持不败。

不管两家企业具有多大差异,此刻,两家企业正代表中国,分别坐在世界硅料和组件生产的王座之上。

前文已经提到,目前上游的硅料行业似乎占据价值链上较大的优势。

然而,对于“通威们”来说,虽然当前其净利润和增速都大幅领先于“隆基们”,但后续的周期性风险还是隐约可见。

所有原材料的价格都会经历周期起伏,硅料也不例外。

从产能上讲,硅料产业的投资/建设周期与组件生产的周期形成了较大的错配。

多晶硅等上游原材料的扩厂周期长达1-2年,且生产弹性低;而硅棒/硅片、电池等中游产品的扩产周期仅为6-9个月,组件甚至为3-6个月,且生产根据订单情况的弹性较高。

简单来说,当市场出现多晶硅短缺时,上游企业的扩产或者新建产能周期远远长于中游产能的增产周期,这很有可能导致一众上游厂商一股脑地去扎堆扩张,导致产能周期性集中释放,一旦中下游市场发生增长停滞或者减缓,则上游硅料的价格可能会由于过剩出现“崩盘”。

历史上,我国的硅料市场曾经也一度非常红火。据万得,2011年我国的硅料市场价就已经达到约400元/千克,当时国内许多上游巨头加大产能,下游企业也都锁定了长单供货合同,生怕价格继续飙升。

谁知到了2012年,欧美对中国光伏企业接连采取“双反”政策,让中国光伏行业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低谷。硅料价格一路下跌,且在50元/千克~200元/千克区间徘徊十年之久,让产业中各“看多”盲目扩张的企业损失惨重。

即便到了2022年10月,经过近一年多的剧烈上涨,硅料价格达约307元/千克,依然没有达到当年的高度。

部分市场人士不免担心历史是否会重演,上游硅料价格会否剧跌?似乎这种苗头已有显现。

PVInfoLink数据显示,硅料新产能在今年底四季度或即将迎来环比25%甚至以上的增幅,该增幅亦将成为三年来的季度环比最大增幅,同时硅料有效产量方面也即将迎来比较明显的上升。今年下半年至明年全年也将有一批2020年、2021年开工建设的新增硅料产能陆续投放。

硅业分会副秘书长马海天接受澎湃采访时表示,到2025年年底,我国的多晶硅产能达到300万吨/年,但当年全球的光伏装机需求或为400GW,对多晶硅的需求量仅为130万吨,其他则可能成为过剩产能。

其实,通威和隆基早已看到了产业链价值分配周期性不均的问题。为此,双方都有布局。

通威进入组件生产领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或能帮助其进一步规避硅料供应过剩的风险。

隆基则同样入股了上游硅料生产商四川永祥(占股15%)及云南通威(占股49%),利用财务投资对冲上游原材料涨价带来的损失。有意思的是,通威都占据这两家企业重大股份。

可见,相较于直接竞争,隆基和通威之间更多其实是商业伙伴的关系。双方也都给予了对方不少订单,在光伏各条细分赛道上,处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境界中。

这可能才是产业上游和中游之间长期可持续共赢发展的一条正确道路。

四、尾声

巴菲特投资一家企业最看重的标准之一就是这家企业能否在行业中立于不败之地,能否处于“赢者通吃”的地位,逐步蚕食行业中排名靠后企业的份额。

但是巴菲特也从不投资他看不懂的行业,光伏赛道可能就不在他的名单之列。

面对世界经济放缓乌云密布,以及欧、美、印等地区的潜在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冲击等等困难,对于中国光伏产业链中的企业来说,抱团取暖,协同发展可能才是最好的战略。

产业链某个环节上的无序涨价也将影响我国光伏行业的整体发展。

近期工信部等三部门集体约谈部分光伏企业及行业机构,主要是为了引导行业对于多晶硅规范、合理定价,促进产业上下游协同发展,从而推动光伏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三部门对相关单位提出工作要求:

• 要着眼大局和长远利益,坚持上下游合作共赢,促进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

• 要切实加强企业自律,深入开展自查自纠,自觉规范销售行为,不搞囤积居奇、借机炒作等哄抬价格行为;

• 要统筹推进光伏存量项目建设,合理释放已建产能,适度加快合规在建项目的步伐,同时对后续新建产能大规模投产要提前研判、防范风险。

在某个周期节点里,不管光伏产业链上哪个板块在吃肉,都需要留给别人喝汤的机会。因为相较利益的冲突,产业链各方的合作才是基础。况且谁都无法准确猜中下个周期到底会发生什么。

共生共赢要好于互相“厮杀”。

 

数商云全链数字化产品解决方案, 实现供应链上中下游资源整合管理

--------

SCM系统 / SRM系统/  采购商城系统 / DMS渠道商 / 经销商管理 / 订货平台

B2B / S2B2B / S2B2C / B2B2B / B2B2C /B2C/ 多租户 / 跨境电商

 


文章来源:财经早餐,作者:隔壁老邢;
编辑:云朵匠 | 数商云(微信公众号名称:“数商云”)
点赞 | 16

数商云是一家全链数字化运营服务商,专注于提供SCM/企业采购/SRM供应商/DMS经销商/渠道商等管理系统,B2B/S2B/S2C/B2B2C/B2C等电商系统,从“供应链——生产运营——销售市场”端到端的全链数字化产品和方案,致力于通过数字化和新技术为企业创造商业数字化价值。

添加企业微信获取更多资料
添加企业微信获取更多资料
相关文章

评论

剩余-200
发表
填写以下信息, 免费获取方案报价
姓名
手机号码
企业名称
  • 建筑建材
  • 化工
  • 钢铁
  • 机械设备
  • 原材料
  • 工业
  • 环保
  • 生鲜
  • 医疗
  • 快消品
  • 农林牧渔
  • 汽车汽配
  • 橡胶
  • 工程
  • 加工
  • 仪器仪表
  • 纺织
  • 服装
  • 电子元器件
  • 物流
  • 化塑
  • 食品
  • 房地产
  • 交通运输
  • 能源
  • 印刷
  • 教育
  • 跨境电商
  • 旅游
  • 皮革
  • 3C数码
  • 金属制品
  • 批发
  • 研究和发展
  • 其他行业
需求描述
填写以下信息马上为您安排系统演示
姓名
手机号码
你的职位
企业名称

恭喜您的需求提交成功

尊敬的用户,您好!

您的需求我们已经收到,我们会为您安排专属电商商务顾问在24小时内(工作日时间)内与您取得联系,请您在此期间保持电话畅通,并且注意接听来自广州区域的来电。
感谢您的支持!

您好,我是您的专属产品顾问
扫码添加我的微信,免费体验系统
(工作日09:00 - 18:00)
专属顾问图片
电话咨询 (工作日09:00 - 18:00)
客服热线: 4008 868 127
售前热线: 189 2432 2993
扫码即可快速拨打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