撮合的问题
天猫京东这类的B2C平台,虽然单个消费者在天猫消费的频率非常的高,但是消费者在单个店的交易频次却是非常少,而且不连续,不稳定,今天买个电脑,明天买件衣服,两者之间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
而区域市场内的B2B,采购者与供货方之间交易频次极高,而且连续且稳定,所以撮合平台很容易被双方飞单。一对一的不连续和不稳定性,以及线上的短链条干掉了长链条,所以B2C模式下,撮合是成功的。
互联网人善于讲故事,拿着资本的资金烧光抢流量,美其名曰撮合快消品为平台入口,大数据之后打造行业闭环,发展供应链金融,半年时间交易额突破几十亿,个人认为完全是自嗨模式,平台解决了信息对称价格透明也然并卵,线下的交易额与平台工具没有半毛线关系,经销商与终端商户双方还是传统的现金支付,终端商户离分销商配送里程距离达到10公里之外便无法在平台采购商品,不是厂商阻力是分销商利润无法支撑远程配送成本。
10公里之内的传统分销商与终端商户需要撮合平台?个体批发部老板每天配送每天面对面给商户抄单,撮合平台没有去中间化,也没有改变传统商户原有采购的渠道,仅仅是改变了电话报单到平台报单而已,线下依旧多个供应商配送商品,未做到集采集配的配送服务,未创造价值自然回归线下传统交易。
很少互联网人谈厂商属性,便利店属性,快消品属性,却声称撮合模式为轻资产运营,不打破现有生态环境,这是完全活生生的门外汉扯犊子,完全不熟悉行业的现状,完全不了解传统厂商的痛点,完全不了解商户的刚性需求,完全按B2C模式运作B2B,个人对烧光的资金感到十分痛心。
坚决反对快消品B2B撮合模式,快消品B2B必须自营,线上商品自营自主定价(坚决不外包),重视线下配送服务(短时期无法外包),快消品B2B商业模式必将改变现有渠道当中的二级分销商和传统批发大巿场,未来不排除改变非实力的一级经销商和代理商,而不是保持现状渠道生态环境。
但是快消品B2B上述的两点都不具备,而且很多撮合平台是从短链条存量市场开始切入的交易,这类B2B撮合模式很难成功。
B2B我觉得会有两种形态,一个是对多的,但是更多的企业是一对多的,今天有很多的公司,如果我们把他的生意模式分两种,你会看到一种是平台模式,撮合交易,是要做地主的。
中国还有很大一部分企业,其实电商走到今天你会发现,整个国民产值当中,相当一部分超过50%是过去企业做信息化服务看到的各行各业。这些企业会有在平台上指导他的商机和采购需求,但是有一些企业都希望有自己移动电商平台,他们有稳定的渠道和客户。
所以,我们的定位非常简单,我们就是一个供应链云平台,为企业提供武器和军火,面向各种平台商、面向企业,我们都是合作关系,我们去拥抱。因为这个世界上有平台撮合的生意模式,肯定会有,然后面向中小、面向过去分散的交易,把它撮合起来。
但是一定规模的企业,他们有自己独立的B2B,他们的B2B是一个大B带更多的小B,这是我过去十多年在企业信息化服务中看到的,我看到他们共生共存形成一个B2B的生态链环。
那撮合类的快消品B2B应该是从哪里切入会成功?
1.跨越的链条要足够的长,有足够利差驱动;
传统供应链条:工厂→经销商→二批商→零售店
撮合类供应链:工厂→平台→零售店
从经销商到门店的链条平台没有存在的价值和必要,但是如果是从工厂到门店,从中间跨越经销商和二批商,平台将商品直接从工厂配送到门店,只要效率足够高,线上的链条够短,就有足够的利差来击败传统的供应链,所以,只要平台链条相较于传统渠道越短,撮合模式优势就会越明显。
2.需要将线下原有的中间商整合重构,让其变成足够多的基础设施来保障平台供应链的效率。
撮合交易虽然要跨过经销商,但是商品仍然需要在线下流通,中间商原来做的增值服务,平台需要通过足够多的第三方基础设施来帮助完成。
在目前现阶段,中国市场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的情况下,平台需要利用好现有经销商资源,将原有的经销商职能重新分解,重构,按能力分工,将原有一个经销商完成的角色分解成仓配,地推服务、资金、OEM供货商等多个角色,让这些重构后的角色,成为当地市场平台的基础设施。
仓配:
平台不可能每一项都自己来做,物流交给第三方像益商和唯捷这样的城配物流,让经销商参与进来。
地推服务:
无论是京东的地勤小哥与阿里巴巴的城市拍档,都是为了帮助企业解决产品地面推广,但是由于平台SKU过多,平台商的地推人员很难深度的为某一品牌商服务,这就需要撮合平台与企业合作,帮助企业在当地市场找到该品牌的代理人,帮助企业做好地面售后服务及部分渠道推广。
平台帮助一部分二批商和经销商转型做线上企业的地推服务商。帮助企业完成产品进店,上架,理货等工作。
当然,也有一部分经销商可以借助平台转型做OEM品牌商,向上游发展。
3.商品要足够丰富,丰富到门店可以一站式的将商品购置齐全。
前文说过,A类产品生产企业与经销商没有上线的动力,但是对于撮合平台,A类商品仍然是不可缺的重要资源之一,在某些重要市场,平台可以适当收购一部分优质大经销商,从而实现对重要资源的“控货”。
虽然一线商品线上存量过大,无法上线,但是二三线以及大量的不知名优质中小品牌,却有着巨大的竞争压力与市场拓展动力,平台市场覆盖如果够广泛,门店装机量够多,对于任何一个不具备全国销售拓展的品牌,都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如果撮合平台能够上线足够多的中小品牌生产的优质精选SKU,门店只需要点点鼠标,就可以将商品一站式购齐,对于任何门店来说,都是一个不错的首选的进货渠道。
所以,撮合不同于自营,自营要经营A类商品,要关注仓库周转率,要关注商品利润,但是撮合更应该关注于商品的丰富程度,关注于对企业及门店的深度服务,让供货商与采购门店能够认可平台独特的价值,为他们提供商品之外的服务。
总结
无论是自营还是撮合,最后的结果都是通过重构渠道,用平台+物流模式替代低效率的经销商,实现平台自身的商业目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