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新时代,供应链生态越来越显示出对制造业的重要性,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本质上是企业所在供应链之间的竞争。目前,我国制造业供应链还不完善,怎样打造具有弹性的、数字化的供应链,是制造业及企业应该考虑的重大问题。
01、短板仍存
目前,我国已是制造业大国,但还不是制造业强国,其中的原因,除了技术水平外,供应链服务体系是非常显著的一大短板。就目前来说,我国拥有世界上最齐全的工业体系与供应链网络,也拥有最大规模的市场,但低端产品多,高端产品少,制造业供应链仍存短板:供应链整体运作效率低,物流成本偏高;供应链数字化基础设施薄弱,上下游信息割裂,缺乏联动;供应链决策智能化水平低,敏捷性和柔性有待加强,难以应对突发风险。
在笔者看来,某种程度上说,供应链体系是点式的、割裂的、不系统的、低效的,对制造业企业的服务没有顺畅的体系保证。企业的竞争已进入到供应链的竞争,供应链最大的痛点,恐怕就是断链。现代制造业一环扣一环,一台装备,缺少一个螺丝钉,也不能投入使用,如果在供应链中少了这一微不足道的供应,将直接影响整个生产系统的运行。
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不断推进,制造业应向全球型、高端智造方向发展,但是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面临的发展瓶颈,是产业链、供应链仍然不够完善,高精尖专业化的厂家还不多。从微观角度看,从一个企业角度看,都希望制造出的产品“价廉物美”,然而价廉,即低成本,源于高效的制造工艺与有效的供应链,因此,公司要生存发展,不但要有好产品,更要有好的供应链。
制约制造业企业降本增效的主要压力,则是来源于企业的供应链管理。小规模生产状态,供应链的作用可能显现不大,但是一旦进入大规模生产,供应链的作用就会凸显。持续三年的疫情,暴露出国内供应链的安全与稳定性问题。这也使得企业不得不对各种资源的布局进行适当冗余,牺牲利润保交付,缺乏弹性的供应链状况削弱了价值链中的每一个环节。
供应链溢出是无法回避的客观规律,加之劳动力及土地成本逐年上升,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国制造业供应链的发展。缺少对供应链的整合,企业之间,上下游之间缺乏开放共享的思维,导致供应链上各主体之间没有有效地连接起来,信息流、商流、物流、资金流没有打通,无法形成系统化的协作,也难以与生产制造紧密联动。供应链作为制造业中的一部分,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供应链直接影响着制造企业的经营、效益。据相关数据显示,企业生产的20%—25%的不合格产品原因来自于供应链原材料的不合格。
供应链问题不仅是行业的、公司的痛点,也是国家经济的痛点,改善供应链变得越来越重要,面对飞速变化的技术市场和多样化的客户需求,我国制造业的供应链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考验。
02、机遇突出
制造业供应链上存在着不少问题,也蕴涵着众多机遇。
广阔的国内市场需求和改革开放的良好政策逐渐使我国成长为“世界工厂”和主要供应链网络中心,并建立起了全球最完备的产业体系,在脱钩的压力下,有实力与基础创建自己的供应链。在产业配套方面,我国是能够生产联合国工业产品目录中所有门类产品的全世界唯一国家,这是中国制造业体系的巨大优势,也是中国制造业具有巨大韧性的重要原因。
面对挑战,应怎样创建适应新时代的供应链呢?早在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就出台了《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十四五”规划中提出:“增强制造业竞争优势,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拥有完整的产业链,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不断提升。”
开年以来,从政策走势看,供应链高效安全将成为2023年核心方向。我国制造业供应链的“自主可控”和“国产替代”正在推动,这也是我国制造业产业升级下的必然趋势。对于制造业来说,特别是智能制造,供应链是优先事项,供应链体系建设需要在成本和运营效率之间权衡,重视供应链的敏捷,更要重视供应链的安全,以提高供应链韧性。
供应链条长且容易断层,愈来愈多企业开始思考以“短链”取代“长链”,通过提升各物流环节的衔接度和紧密度,深化制造企业采购管理转型和优化,使“长链变短链”,加强弹性和敏捷性,实现结构性降本。具有供应链扩展性的公司,对供应链冲击有弹性的制造企业将获得优势。
在双循环的基本国策下,制造业供应链正在探索以“本土化”和“区域化”取代“全球化”生产的可能性。在国外,同样存在本地化方向,MLC调查显示,23%的美国制造商已经越来越关注地区和当地的生产和重新定位,以缓解未来的供应链中断。未来,产品逐渐向定制品化方向发展,客户有各种各样的需求,产线换型频繁,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生产柔性与成本之矛盾突出,对供应链是大考验,这是一个必须长期面对的问题。
单一的供应链难以适应不同业务的需求,需要灵活的供应链体系。需在供应链成本与更大的弹性和灵活性的潜在利益之间取得平衡。因为制造行业,尤其是装备制造行业,产业链较长,几乎没有哪个企业可以独家提供制造系统项目中从软件到硬件的全部产品,提供从系统规划设计到安装的一站式服务,所以与上下游企业结成合作伙伴关系十分重要。
跨界融合、纵横联网,可以获取更多相匹配的资源,实现供应链的良性发展,一个健康的生态圈里是由多个层面组成的,应该由供应商、集成商、相应的服务商组成,选择具备可持续发展优势的供应商和合作伙伴进行合作可有效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我国制造业不断向供应链上游攀升,头部企业正将我国境内的部分产能逐步向产业链、价值链的上游集聚。
以笔者之见,智能制造对供应链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供应链体系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要考虑到随着技术的升级,关键零部件需有一定的“备胎”。为了使我国制造业在激烈的全球竞争中取得优势,推动制造业供应链数智化升级势在必行,且智能供应链已被我国制造企业提到议事日程上,并开始探索实施,成为参与国际化竞争的重要抓手。
03、持续优化
目前,缺乏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运筹优化的智能决策能力,难以有效解决制造企业所面临的复杂供应链决策问题,提升供应链决策智能化水平迫在眉睫。制造企业只有具备面向整条供应链的智能决策能力,才能不惧风雨。
智能供应链的使命是创造价值,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最新前沿科技赋能的智能物流装备,可以通过物流环节的改进明显优化或重塑供应链。数字化的实践也让供应链质量管理更为科学与高效。电子商务的兴起,对供应链体系产生深刻的变革和持续的创新,利用互联网的快捷、不受地域限制的优势,让供应链管理变得更加科学和高效。
企业上下游的互联互通,形成了以供求为核心的网链结构,逐渐扩展为供应链的生态系统。打造高效供应链,提高供应链的竞争力,不仅需要借助创新技术,还需要从供应链服务的角度找准切入点,创新供应链要抓住服务这个中心环节,找出供应链的薄弱环节,予以改进。
在供应链管理中寻求新的优化出路,提升整体供应链活动的协调有序性。将企业内部的供应链与企业外部的供应链有机地集成管理,达到全局动态最优目标,以适应在新的竞争环境下市场对生产和管理过程提出的高质量、高柔性和低成本的要求。企业都是围绕产品和服务进行市场竞争的,通过供应链优化可以有效降低产品在设计、生产、组装、配送、交付等各环节的运营成本,提升市场响应速度和运转效率,比如,企业的产品创新与设计,需要供应链的配合,优化的供应链,可达到供应商在企业产品设计阶段的紧密配合,特别是一些需要供应商协同开发的产品。
笔者认为,打造具备战略性、竞争性、技术性的优质供应链管理体系势在必行。制造业供应链完善需考虑国内、国外两个市场,推进供应链体系继续迭代升级,不断进化。
文章来源:中国水运报
编辑:云朵匠 | 数商云(微信ID:shushangyun_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