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中国经济半年报出炉,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53216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2.7%,两年平均增长5.3%。工业、消费、投资、外贸、收入、就业……主要宏观指标处于合理区间,生产需求继续回升,就业物价总体稳定,新动能快速成长,质量效益稳步提高。
“今年上半年经济持续稳定恢复,供需循环畅通,为下半年经济运行打下了比较好的基础。”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刘爱华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给出了明确的判断。
战略性新兴产业各领域上半年表现各有千秋,而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依然是下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核心任务。
“十四五”开局半年,中国经济不负众望,交出了亮丽成绩单。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2.7%。工业、消费、投资、进出口等主要指标也继续回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3.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6%,货物进出口总额增长27.1%……一连串数据勾勒出中国经济稳中加固、稳中向好的清晰面貌,彰显出中国经济的巨大潜力和韧性。
01、政策助力数字创意产业稳步发展
作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2016年,数字创意产业第一次进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2017年,文化部出台《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首次提出了“数字文化产业”的概念,也是国家层面首个针对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宏观指导性文件;2020年11月,文化和旅游部出台《文化和旅游部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数字创意产业有力地推动了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0》指出,早在2019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35.8万亿元,占GDP比重达36.2%,中国数字经济总量规模和增长速度位居世界前列。
我国重视数字创意产业发展,2021年,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将“加速文化消费产业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单独成篇,并明确指出要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壮大数字创意、网络视听、数字出版、数字娱乐、线上演播等产业。
地方大力发展数字创意产业,抢占数字创意产业高地,“十四五”规划纲要多提及数字创意产业。
广东“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建设数字创意产业集群。以珠三角地区为核心,辐射带动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推广应用,大力推进5G、AI(人工智能)、大数据、VR/AR(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技术深度应用,巩固提升游戏、动漫、设计服务等优势产业,提速发展电竞、直播、短视频等新业态,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数字创意头部企业和精品IP(知识版权)。
北京“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围绕演艺、音乐、影视、视听和创意设计、动漫游戏、艺术品交易等重点领域,滚动实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推动文化与科技、金融、旅游等领域融合发展,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开展5G+8K、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在文化领域应用场景示范,实施超高清、智慧广电行动计划等。
近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上海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导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提出要发展新兴数字产业。到2025年,以软件和信息服务为核心的新兴数字产业营业收入达到1万亿元左右,培育20家垂直细分领域数字经济龙头企业,打造若干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全面提升数字经济发展能级,推动经济领域数字化转型。
此外,在金融政策支持方面,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开发银行4月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大开发性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顺应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发展趋势,落实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积极运用开发性金融支持数字文化产业发展。
02、数字创意产业大有可为,将科技创新贯穿发展全过程
国家政策的支持,数字技术的推陈出新,数字创意产业得以加速推动。推动数字创意产业的创新与发展,不仅是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标志。
今年以来,随着线上化、数字化向更多场景延伸,文化、娱乐、体育业等行业发展机遇增多,企业经营状况不断改善。1—5月份,规模以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6.4%,增速快于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24.5个百分点。
全国政协委员范稳表示,“新冠肺炎疫情给产业规模巨大的文旅领域既踩了一脚刹车,也加了一脚油门,在防疫形势常态化的特征下,我们看到了数字文化产业带动整个文旅产业转型升级的希望。”
据记者了解,尽管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上海文化创意产业部分行业收入大幅下滑,但与数字有关的领域发展势头十分强劲。其中,在网络文化产业板块中,移动游戏、网络视听、数字阅读等新业态纷纷实现“井喷式”增长。数字化不仅丰富了文化产业表现形式,也有力地激发了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范小青认为:“文化价值与产业价值统一,在实践中并不是一条死路。”由国内大型互联网企业提出的“新文创”理念,例如故宫博物院、敦煌博物馆等公益性文博机构主动拥抱数字化,通过与大型互联网企业合作,共同探索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这些“新文创”实践,不仅以更新颖、更生动的方式和更强的互动性,在更为广大的社会人群中弘扬和普及了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了大众对优秀文化遗产的学习热情和参与度,同时也对中国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路径,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和推广意义。
当下,通过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广泛共识,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文化产业前景广阔。而文化产业的发展始终同科技进步紧密联系、相辅相成,在《“十四五”文化和旅游科技创新规划》中,将科技创新作为推动文化和旅游创新发展的根本动力和主要内容,以科技创新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业内专家表示,未来要以数字经济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顺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积极推动文化产业与数字技术融合发展。
文章来源: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
编辑:云朵匠 | 数商云(微信ID:shushangyun_com)
【数商云www.shushangyun.com】专注为企业提供供应链系统搭建服务,长期为大中型企业打造数据化、商业化、智能化的b2b电子商务平台服务解决方案,为传统企业搭建一站式供应链系统服务平台闭环体系,实现供应商系统服务平台数据互通、全链融合,综合提升平台运营效率与平台收益。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