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能源介绍
1、对于新能源行业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新能源主要实现了温室气体减排的效果,其中包括对能源和资源的高效的综合的利用,还包括可再生能源、代替能源、核能、节能等。
2、狭义的新能源是指常见的一些常规性能源排除在外的,这些主要指大型水利发电之外的风能、太阳能、生物能、地热能、海洋能、小水电和核能等能源的总成。现阶段我国对风能、海洋能、小水电和核能的使用主要在电能的转换上,而关于对太阳能、生物能、地热能的利用方面除了要转换为电能,还应该发展为向热能和燃气的转换上。总体来讲,新能源的利用主要将各种能源转换为电能。
新能源产业是开发新能源的单位和企业所从事的工作的一系列过程。新能源产业主要是源于新能源的发现和应用。
1、新能源按其形成和来源分类:
(1)来自太阳辐射的能量,如:太阳能、水能、风能、生物能等。
(2)来自地球内部的能量,如:核能、地热能。
(3)天体引力能,如:潮汐能。
2、新能源按开发利用状况分类:
(1)常规能源,如:水能、核能。
(2)新能源,如:生物能、地热、海洋能、太阳能、风能。
3、新能源按属性分类:
(1)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地热、水能、风能、生物能、海洋能。
(2)非可再生能源,如:核能。
4、新能源按转换传递过程分类:
(1)一次能源,直接来自自然界的能源。如:水能、风能、核能、海洋能、生物能。
(2)二次能源,如:沼气、蒸汽、火电、水电、核电、太阳能发电、潮汐发电、波浪发电等。
当前,在双碳目标下,能源合作已经成为各国合作的主要方向。中国提出力争于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实现这一目标,中国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
二、中国新能源发展趋势
(1)大力发展太阳能。
太阳能的利用主要是指太阳能光伏发电和太阳能电池。在光伏发电方面,中国仍处在起步阶段,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经济发达国家,但随着中国国内光伏产业规模逐步扩大、技术逐步提升,光伏发电成本会逐步下降,未来中国国内光伏容量将大幅增加。
按照《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的目标,未来5年内中国太阳能屋顶电站装机规模将达现有规模的十倍。在太阳能电池方面,近年来,中国太阳能电池制造业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中国已在太阳能电池生产制造方面取得很大进展,也将成为使用太阳能的大市场。
(2)大力发展风能。
中国风能储量很大、分布面广,开发利用潜力巨大。“十一五”期间,中国的并网风电得到迅速发展。2011年中国全国累计风电装机容量再创新高,海上风电大规模开发也正式起步。“十二五”期间,中国风电产业仍将持续每年10,000兆瓦以上的新增装机速度,风电场建设、并网发电、风电设备制造等领域成为投资热点,市场前景看好。
(3)大力发展水能。
目前,中国不但是世界水电装机第一大国,也是世界上在建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已逐步成为世界水电创新的中心。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加快西部水力资源开发、实现西电东送,对于解决国民经济发展中的能源短缺问题、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无疑将会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4)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
乘联会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累计零售量为100.1万辆,同比增长218.9%;欧洲八国累计新能源车注册量为83.79万辆,同、环比持续上升;美国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27.3万辆,渗透率较2020年上涨1个百分点。
新能源汽车发展呈现出新特征:市场驱动成为发展主动力,家庭主体市场规模快速壮大,产业生态与格局进入加速重构期,新能源汽车与新兴技术加速融合。
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仍以政策驱动为主,出于自愿购买的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很少,市场的作用力很小。未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将逐步从政策驱动型市场向政策市场双轮驱动型市场转型,市场的作用力将明显提升。
一方面,因为政策市场本身空间有限,我无法支撑新增400多万辆销量,政策作用力将将更多转型优化使用环境,促进市场化需求快速提升。
另一方面,随着动力电池技术不断提升,使用环境不断优化,新能源汽车综合性价比将继续提升,尤其是新能源汽车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新能源汽车相较于传统燃油车的新优势将逐步建立,这或将成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新动力。
三、总结
总体来说,中国未来新能源发展的战略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到2010 年,实现部分新能源技术的商业化。 第二阶段到2020 年,大批新能源技术达到商业化水平,新能源占一次能源总量的18%以上。 第三阶段是全面实现新能源的商业化,大规模替代化石能源,到2050 年在能源消费总量中达到30%以上。
中国新能源发展任重而道远,低碳经济、低碳生活呼唤新能源。由于我国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阶段,经济的快速发展将进一步增大资源消耗的强度,日益加剧的能源供求矛盾已经成为制约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为此,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重视节能降耗,充分认识新能源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所以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林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