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是一座年轻的城市,40余年的飞速发展,许多产业领先全国,黄金珠宝生产加工业便是其中之一。
在深圳,产业的区域聚集十分明显,往往一个区域一个产业,例如华强北的电子产品、大芬的油画、笋岗的工艺饰品等。珠宝行业则有三大主要聚集区:盐田、罗湖与龙岗(李朗、六约)。企业聚集可完善产业链条、集聚优势力量、便于资源共享,降低综合经营成本。
深圳最早的珠宝产业落足于盐田沙头角一带,20世纪80年代开始,凭借毗邻香港、劳动力成本较低的优势,吸引许多香港珠宝厂商入驻,初具集聚效应。
1981年12月,深圳首家“三来一补”珠宝企业——东方首饰厂诞生;1984年12月,深圳市艺华联合工贸公司成立,是深圳第一家对国内生产、经营黄金饰品的定点企业;1993年起,民营企业开始涉足珠宝行业,逐步成为行业主力军。
随着生态保护的要求以及人工成本上升、产业数字化升级等原因,自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深圳珠宝产业逐渐向罗湖区水贝一带聚集。2004年8月,深训市黄金珠宝产业集聚基地(水贝珠宝产业基地)正式挂牌。在经过了十余年的发展以后,这里成为全球最重要的黄金珠宝首饰生产制造基地、展示交易中心与信息交流枢纽之一,年产销量超过1000亿元,占据中国黄金交易70%以上的份额。
深圳珠宝生产加工行业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历程,“珠光宝气”的水贝,实现了从落后乡村到产业基地的“逆袭”。据当地居民回忆,在上世纪80年代,水贝聚集的基本上都是纸厂、汽车维修厂等比较低端的产业,十分破败。甚至由于港商聚集的缘故,这里一度成为“红灯区”,非常无序,当时只有少数黄金珠宝的加工厂在此落地生根。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国家对深圳部分珠宝企业实行“黄金寄售”优惠政策,水贝园区也迅速承接香港、东南亚产业转移,罗湖区政府审时度势、积极引导,使很多黄金珠宝企业“移师”水贝,产业集聚的势头迅猛,水贝片区也今非昔比。
在中国内地开放黄金交易的第三个年头——2004年,雅诺信珠宝总裁卢礼杭率先创办了水贝国际珠宝交易中心。很快,各种生产要素向此地汇合,到2006年前后,伴随黄金消费市场的旺盛,水贝片区已呈现一派集珠宝生产、设计、加工、批发于一体的产业气象。
产业聚集地必然要经历诞生、雏形、成长、成熟、衰退、消亡几个阶段,迅速崛起的水贝产业区,也面临着许多“成长的烦恼”。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水贝基础设施日显老旧,交通、配套设施、地域空间等诸多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生产成本不断上涨,许多筹划扩大规模的珠宝企业纷纷搬离。当地政府也再次引导企业将厂区渐迁至地价相对便宜的龙岗区李朗珠宝工业园,以及更北的坪山和惠州。
今后的水贝,必须面对“二次转型”,罗湖区政府相继提出“水贝创造”“水贝商业”等概念,未来,这里将有望从制造批发基地发展成为珠宝设计的重心,增强品牌意识,改变珠宝行业的整体形象。
单纯的企业聚集并不能成为产业聚集地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可能迁移,只有坚持创新、不断发展,才能拥有长久的生命力,不被其他地区所替代。
深圳黄金珠宝产业发展的“第三极”——李朗珠宝园自2010年招商以来,逐渐承接了来自水贝的珠宝生产企业,大部分企业生产厂房入驻李朗珠宝园,但仍把品牌运营部门和产品展厅保留在了水贝。
李朗园区是深圳珠宝产业集聚地建设的重要补充,产业园集珠宝加工、经营、展示、拍卖、批发、国际交易为一体,餐饮超市和休闲娱乐场所一应俱全,不但能够保证生产,留住税源,而且是对罗湖、龙岗两区健康、快速、稳健发展新途径、新模式的探索。
同样位于龙岗区的六约珠宝文化产业园,近年来的发展建设也为业内瞩目,这是一个集珠宝配套加工制造、珠宝柜台制作工厂、国内外销售、珠宝展览、信息交流于一体的珠宝特色园区,建筑面积近30万平方米,是一个具备现代化、国际化、品牌化、完整产业链的大型珠宝文化产业园。
经过40年的发展,深圳珠宝行业已经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实现集聚效应,在国内具有强大的优势地位。未来,应继续把握时机,进一步的挖掘市场潜力,转型升级,擦亮“深圳珠宝”这块金字招牌,实现健康持续发展。
文章来源:中国黄金网;
编辑:云朵匠 | 数商云(微信ID:shushangyun_com)
【数商云www.shushangyun.com】致力于提供企业级的电商平台服务,长期为大中型企业打造数据化、商业化、智能化的b2b交易系统解决方案,同时我们还提供B2B网站、B2B2C多用户商城系统、B2C电子商务系统、跨境进口电商平台、S2B2C平台、供应链管理平台,采购管理平台、渠道管理平台等一系列系统定制开发服务。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协助企业打造供应端—渠道端—营销端—数据端等全链数字化运营体系,提升企业运营效益与智慧数字化商业转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