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金融作为一种微观金融活动,发展状态像一座天平,天平的两端是资产和资金,天平的梁是产业供应链信息,而支撑整个天平的底座就是风险管控。——宋华
供应链金融解决传统信贷的主要矛盾
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市场上企业之间的竞争已不再是“单打独斗”,而是上升到了整条供应链的高度。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对于中小企业局限性很大,并不能满足其发展中的资金需求,因而供应链上下游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一直存在,供应链金融应运而生。
传统信贷业务的主要矛盾是银行偏向选择信用评级较高的大型企业为授信对象与最需要资金支持的往往是供应链上下游供应商、分销商等中小企业之间的矛盾。
一般来说,中小企业的最佳融资对象是银行,但从银行角度看,其更加倾向于向大型企业“伸出援手”,原因在于中小企业风险大并且难以控制。中小企业因缺少主流金融机构的覆盖,只能转而寻找融资成本更高的民间借贷,使得经营发展的成本进一步提高。供应链金融的出现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但其意义并非在于消除了中小企业融资中的风险,而是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做出了更强更有效的管控,让中小企业也可以更加便捷地获取资金。当下,无论从产业发展态势还是从各项政策来看,供应链金融的发展都是大势所趋。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副院长宋华表示,供应链金融不是一种“纯金融”,它依托于真实交易背景,基于企业应收账款、存货、预付账款等流动资产进行融资,补充中小企业的资金缺口,反过来利用金融工具,强化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合作,有利于全产业链的相互协作与协调。现阶段,供应链金融已经发展到3.0阶段,服务平台的搭建颠覆了以融资为核心的供应链模式,转为以企业的交易过程为核心,形成多个主体参与、多种形式、多种属性、多种组合的供应链金融。鉴于中小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数量上占比超过90%,若供应链金融能够得以合理利用,切实支持到供应链上下游中小企业的发展,定可以激发新一轮市场活力。
做好风控是供应链金融的关键
目前,供应链金融的发展面临的首要难题是如何解决企业信用传递的问题,即供应链金融应当如何“迎难而上”有效破解企业信用逐级传导、确权的难题,使得核心企业信用价值可向外传递,让更多供应链上下游中小企业也能够受惠于核心企业的信用价值从而享受更好的金融服务。信用能否有效传导,关键在于风险管控。
常见的供应链金融风险有:核心企业信用风险、上下游企业信用风险、贸易背景真实性风险、物流监管方风险以及抵质押资产风险。
核心企业信用风险:供应链金融中,一条供应链的核心价值掌握在核心企业手中,核心企业的经营状况和未来发展前景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上下游企业的生存状况和交易质量。然而,信用评级高的核心企业同样存在信用风险。例如核心企业由于负债超出其承受能力而导致不能负担对整个供应链的担保作用,或者核心企业在出现问题时可能隐瞒信息,甚至利用其在供应链中的地位要求上下游企业与其串谋融资,导致银行面临巨大的信贷风险。一旦核心企业信用出现问题会以很快的速度顺着供应链条传导到上下游企业,从而影响整个供应链的安全。
上下游中小企业信用风险:供应链金融通过各种信用支持技术已经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银企间的信息不对称及信贷风险,但直接承贷的中小企业,因其资产规模小、经营不稳定、公司治理不健全、抗风险能力低等问题,仍然存在信用风险。由于处在供应链中,一个中小企业除自身风险外,还受整个供应链的影响,各种因素皆有可能导致信用风险的发生。
贸易背景真实性风险:在供应链金融中,银行是以实体经济中交易各方真实的交易为基础的,交易过程中产生的应收账款、预付款、存货等资产作为质押/抵押,为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因此,一旦交易背景不真实,出现伪造贸易合同、融资对应的资产不存在或质量有问题、买卖双方虚构交易套取银行资金等情况,银行若给予借款人授信将面临巨大信贷风险。
物流监管方风险:供应链金融模式下,银行为降低质押贷款成本将质物监管外包给物流企业,由其代为实施货权监督。而后,银行可能会减少对质押物各类信息的动态管理,由于信息不对称,物流监管方可能为追求自身利益而做出损害银行利益的行为(如与企业串通出具无实物仓单或入库凭证向银行骗贷,或伪造出入库登记单等,在未经银行同意情况下擅自处置质物),或者由于未尽职履行监督责任导致质物受损。这样便产生了物流监管方风险。
抵质押资产风险:抵质押资产是供应链金融中贷款的第一还款来源,其价值直接影响银行信贷回收的成本和企业的还款意愿。如果抵质押资产的价值低于企业的信贷敞口,企业的违约动机将加大,银行的损失难以用抵质押资产来弥补。
除此以外,由于供应链金融对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有效控制有很高的要求,需要各操作环节具有严密性和规范性,因此业务操作上的风险也需要被有效屏蔽。
不同模式下风险点的识别
供应链金融通过引入核心企业、上下游企业以及第三方企业等来整合信息、资金、物流等多种资源,在实现资金高效利用的同时,把单个企业的不可控风险转变为整个供应链上所有企业的整体可控风险。商业银行主导的供应链金融可分为应收账款融资、预付款融资、动产质押融资三种模式,三种模式的风险点和识别方法如下:
(1)应收账款融资模式风险点及识别
应收账款融资主要是核心企业上游供应商的融资方式,供应商作为债权人将其应收账款作为质押物向银行贷款。在此模式下商业银行应注意识别以下风险点:
核心企业的资信。应收账款模式下,核心企业是债务人,其实力和信用状况关乎银行能否顺利回收贷款。商业银行应当考察核心企业的行业地位、市场占有率、企业规模、主营业务及盈利能力、资产负债情况、信用记录、发展前景等信息。
融资企业的经营情况。虽然在供应链金融中,融资企业资信状况的重要性由于核心企业的信用担保而被弱化,但其生产经营状况仍是银行贷款得以顺利回收的重要保障,银行在授信审核时需着重考核融资企业的发展状况、经营绩效、技术情况、核心企业对融资企业的依赖程度等。
应收账款质量。应收账款模式下,应收账款是唯一质押物,其质量好坏关系着融资企业的还款意愿和违约时银行的损失能否得到弥补。商业银行应考察应收账款的真实性、合法性、可转让性等。
供应链整体情况。供应链作为一个整体,是供应链金融得以开展的基础,银行可从供应链所在行业的发展情况、供应链链条的长度和资金流状况、供应链上企业之间业务关联程度和信息共享程度等方面入手,进行授信审核。
(2)预付账款融资模式风险点及识别
预付账款融资是核心企业下游经销商的主要融资方式,质押物为实物。除了上述核心企业资信、融资企业经营状况等风险点外,预付账款融资模式还有以下特有的风险点:
质押物选择。由于质押物是实物,因此,质押物的稳定性(不易损毁)、流动性(易变现)、保值性(价格稳定)等特性非常重要,银行在授信前需要关注质押物的选择。
质押权的实现。预付账款融资中,参与主体相对较多,导致操作风险加大,例如核心企业无法供货、物流企业监管出现纰漏等,都将造成银行质押权的延迟或者落空。
(3)动产质押融资模式风险点及识别
动产质押融资模式最重要的风险点在于第三方物流企业能否发挥作用。
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资信状况和监管能力。在动产质押融资模式中,由第三方物流企业对质押物进行管理和评估,甚至直接参与贷款授信和风险管理,因此,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资信状况和监管能力与该模式下的风险关系巨大。商业银行应审核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管理运营能力,规模和实力,仓储、运输和监管的条件,信用记录,与核心企业及银行的业务联系及信息共享程度等。
风控原则及手段
做好供应链金融的风控工作,需要遵循5大原则:
业务闭合化:供应链作为一个整体,各个部分要有机相关、合理有序的组织和运行,形成一个完整闭环,保证物流、信息、资金在其中有效流转利用。
交易信息化:将企业内部以及企业间跨组织产生的商流、物流、信息流等各类信息及时有效地反映或获取,通过数据挖掘和整合来掌握供应链运营状态,使信贷风险得以控制。
收入自偿化:供应链金融活动中的费用、风险等应当能够以确定的供应链收益或者未来收益进行覆盖,否则,丧失自偿原则会带来较大的信贷风险。
风险结构化:在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的过程中,应合理设计业务结构,采取各种有效手段或者组合来化解潜在风险和不确定性问题。
声誉资产化:声誉是企业的软性竞争力,体现了一个企业的形象、口碑、行业地位、社会责任等。声誉良好的企业一般具有良好的契约精神。供应链金融风控工作中应将声誉资产化,例如企业基本素质、偿债能力、运营能力、盈利能力、信用记录等。
供应链金融风险管控机理与传统信贷业务中的风险管控一样,分为风险识别、风险度量和风险控制。具体的风险管控手段多样:创建独立的风险管理体系来实现全方位、全过程的风险管理;以供应链群体企业之间良好的合作关系为信用风险管理主线,审慎选择拟授信的供应链群;建立快速的信息收集、处理、分析和反馈的完整体系;强化内部控制防止出现操作风险;明确各方权利义务,降低纠纷发生的可能性及法律风险;构建完善的供应链金融风险评估模型,实现数量化和模型化,降低风险管理成本,提高效率。
结论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副院长宋华表示,供应链金融作为一种微观金融活动,发展状态像一座天平,天平的两端是资产和资金,天平的梁是产业供应链信息,而支撑整个天平的底座就是风险管控。因此,供应链金融健康发展的基础是做好风险管控。随着主体多元化发展,依托于真实的贸易背景和企业实际生产的流通场景,加之大数据和区块链等先进技术的助力,供应链金融的透明度将会更高,风险也会更加可控。
文章来源:元立方金服
<数商云(www.shushangyun.com)是国内知名企业级电商平台提供商,为企业级商家提供最佳的系统开发(多种模式电商平台搭建:B2B/B2B2C/B2C/O2O/新零售等)、供应商系统搭建及电商行业解决方案服务>
评论